> 文章列表 > 麻蛇菌(麻蛇)

麻蛇菌(麻蛇)

麻蛇菌(麻蛇)

关于麻蛇菌,麻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麻蛇就是锦蛇的中文俗名 白条锦蛇 中文目名:蛇目 中文科名:游蛇科 中文属名:锦蛇属 中文俗名:黑斑蛇、麻蛇、枕纹锦蛇 拉丁文名:Elaphe dione 英文名:Dione rat-sna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:Pallas,1773 物种信息:头略呈椭圆形,体尾较细长,全长1米左右。

2、吻鳞略呈五边形,宽大于高,从背面可见其上缘:鼻间鳞成对,宽大于长,其和工只及前额鳞的一半;前额鳞一对近方形;额鳞单枚成盾形,瓣缘略宽于后缘,长度于其与吻端的距离;顶鳞一对,较额鳞要长。

3、鼻孔大,呈贺形,开口于大小几相等的前后鼻鳞间;颊鳞1枚,长大于高;眶前鳞2枚,少数为1或3枚,不与额鳞相切;眶上鳞1枚;眶后鳞2枚;颞鳞2=3(或4)枚。

4、上唇鳞8(3-2-3)枚,第7枚最大;下唇鳞10-11对,第一对在颏鳞后方相切,前5对切前颏片。

5、背鳞在多为25行,少数23行;中段25行,少数23,个别27行;肛前段19行,个别17行;整个背鳞有9行具弱棱。

6、腹鳞性173-193枚,雌性177-189枚;尾下鳞性63-69对,雄性54-60对。

7、肛鳞对分。

8、背面苍灰、灰棕或棕黄色。

9、头顶有黑褐色斑纹三条:最前一条较细或不明显,横过鼻间鳞经颊鳞、眶前鳞达眼;第二条弱宽,横越前额鳞斜向后经眶前鳞上角至眼与前一条相会合,眼为粗大黑纹斜达口角;第三条最宽,横于额鳞分别沿左右眶上鳞、顶鳞外半后行至枕后,呈“钟形”两侧联结,即成一特殊的枕纹。

10、头顶诸斑纹在幼蛇时尤为显著。

11、躯尾背面具三条浅色纵纹;正背中一条窄而模糊,常被黑斑(宽约1-2枚鳞列)隔断,两侧的二条较宽。

12、腹鳞及尾下鳞两外侧斑点粗大,且断续缀连如链;有的个体腹两侧尚散有棕红色小斑点。

13、 枕纹锦蛇生活于平原、丘陵、山地和高原的各种环境中,在田野、草原、森林至半荒漠地区都有其活动踪迹,为我国北方最常见到的一种无毒蛇。

14、以小鸟及鸟卵、鼠类、蜥蜴和蛙类等为食。

15、为卵生,于7月至8月间产卵于深穴或石缝内,每次产卵10(6-15)个左右,卵壳柔韧,污白色,卵每项约28-45*15-25毫米。

16、垂直分布可达海拔3500米。

17、主要分布于北方诸省区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