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晚粥知泉味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晚粥知泉味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晚粥知泉味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晚粥知泉味”出自宋代周文璞的《雨宿山中》。

“晚粥知泉味”全诗

《雨宿山中》

宋代 周文璞

留连如有情,蕙帐极空明。

晚粥知泉味,昏钟度雨声。

稍容林叟睡,莫放晓猿惊。

剩欲剜苔藓,应当写姓名。

《雨宿山中》周文璞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雨宿山中》是宋代诗人周文璞所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雨宿山中

留连如有情,蕙帐极空明。

晚粥知泉味,昏钟度雨声。

稍容林叟睡,莫放晓猿惊。

剩欲剜苔藓,应当写姓名。

译文:

在山中避雨

停留的感情如此浓烈,蕙帐下极为明亮。

晚上的稀粥品尝出泉水的味道,昏暗的钟声穿过雨声。

稍稍容许老人入眠,不要让清晨的猿声惊扰。

想要剩下的时间刨去苔藓,应该将自己的名字写上去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避雨的情景,通过对细节的描写,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。

诗的前两句\"留连如有情,蕙帐极空明\",通过\"有情\"这个形容词,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深深眷恋之情。\"蕙帐\"是指蕙帐花园,这里用来形容环境的美好和宁静,\"极空明\"一词则强调了清澈明亮的意境。整体描写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,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明亮。

接下来的两句\"晚粥知泉味,昏钟度雨声\",通过对细节的描写,展现了作者对这个环境的细致观察和体验。作者品尝着晚上的稀粥,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泉水的味道,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品味。\"昏钟度雨声\"则通过昏暗的钟声穿过雨声,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安详的氛围,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。

接下来的两句\"稍容林叟睡,莫放晓猿惊\",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的渴望。\"林叟\"指老人,\"稍容\"意味着允许老人入眠,这表明作者希望周围的环境保持宁静,不要惊扰老人的休息。\"晓猿\"则像征清晨的猿声,作者希望不要被清晨的喧嚣打扰,保持一片宁静的山中环境。

最后两句\"剩欲剜苔藓,应当写姓名\",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思考和对人生的体悟。\"剩欲剜苔藓\"意味着想要把剩下的时光用来除去烦恼,净化心灵。\"应当写姓名\"则是作者对自己的期许,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留下自己的痕迹和价值。

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,《雨宿山中》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,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。这首诗词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和内心的宁静与思考。